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被引:61
作者
邱瑞照
邓晋福
周肃
李金发
肖庆辉
吴宗絮
刘翠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北京,北京,武汉,北京
[2]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岩石圈类型; 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壳-幔岩石学结构; 深部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根据华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区分出华北地区的克拉通型、造山带型和裂谷型3 种岩石圈类型, 依据岩石学方法以及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克拉通型、造山带型和裂谷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 研究表明, 华北地台具有与全球典型克拉通一致的特征, 鄂尔多斯为经历了中新生代地台活化和改造后残存的克拉通岩石圈, 陆壳主体成分由TTG构成,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强亏损的方辉橄榄岩构成, 它于晚太古宙-早元古宙最终形成以后, 一直保持至今, 其壳幔岩石学结构可以作为华北乃至中朝地台克拉通型岩石圈的一个参 照. 中生代时期, 华北地台中东部地区在燕山造山过程中被活化? 大量对流地幔物质与热输入使该区原来的TTG陆壳组分被改造成为花岗质陆壳, 岩石圈地幔被燕山期形成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所代替. 燕山-太行山是华北东部地区新生代发育裂谷作用后残留的造山型岩石圈, 因为经历了新生代的伸展减薄, 现今的厚度不能代表燕山期造山时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 但岩石圈地幔和陆壳的物质及其结构仍然是燕山运动期间造山时形成的. 新生代时期, 华北东部的大陆裂谷作用形成以华北东部平原为代表的裂谷型岩石圈; 随着裂谷发育, 大量玄武岩喷发, 使燕山期的酸性化陆壳又被基性化? 燕山
引用
收藏
页码:698 / 71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Mesozoic lithosphere destruction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evidence from major-, trace-element and Sr–Nd–Pb isotope studies of Fangcheng basalts [J].
Hong-Fu Zhang ;
Min Sun ;
Xin-Hua Zhou ;
Wei-Ming Fan ;
Ming-Guo Zhai ;
Ji-Feng Yin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02, 144 :241-254
[2]  
太行山造山带岩浆活动及其造山过程反演.[M].罗照华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3]  
中国东部地幔置换作用与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M].郑建平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4]  
华北地台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论文集.[M].程裕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8,
[5]  
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的化学组成.[M].鄢明才;迟清华著;.科学出版社.1997,
[6]  
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M].池际尚等著;.科学出版社.1996,
[7]  
中国大陆根-柱构造.[M].邓晋福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8]  
中国原生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研究.[M].池际尚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9]  
华北地台中生代钾质岩浆区.[M].谭东娟;林景仟主编;.地震出版社.1994,
[10]  
华北地台中部生代闪长质岩石及深源岩石包体.[M].许文良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