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55
作者
叶笃正
符淙斌
董文杰
温刚
延晓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国际START东亚区域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国际START东亚区域中心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全球变化科学; 区域模式; 东亚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5)区域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和亚洲区域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活动;(6)提出了对全球变化的人类有序适应的概念、试验观测、理论和方法;(7)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问题—北方干旱化研究;(8)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5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New evidence for effects of land cover in China on summer climate[J]. ZHANG Jingyong, DONG Wenjie, YE Duzheng & FU Congbin START Regional Center for Temperate East Asia,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04)
[2]   我国北方干旱化研究——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科学问题 [J].
符淙斌 ;
安芷生 .
地学前缘, 2002, (02) :271-275
[3]   东亚季风区气候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J].
符淙斌 ;
温刚 ;
谢力 ;
赵茂盛 ;
袁慧玲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81-294
[4]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J].
叶笃正 ;
符淙斌 ;
季劲钧 ;
董文杰 ;
吕建华 ;
温刚 ;
延晓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453-460
[5]  
An virtual numerical experimen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recovering natural vegetation on the summer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East Asia[J]. FU Congbin & YUAN HullingSTART Regional Center for Temperate East Asia,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14)
[6]   中国东北森林生长演替模拟模型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J].
延晓冬 ;
赵士洞 ;
于振良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1-8
[7]   气候变化背景下小兴安岭天然林的模拟研究 [J].
延晓冬 ;
赵士洞 ;
符淙斌 ;
ShugartH.H ;
于振良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72-376
[8]  
Global Oceanic Climate Anomalies in 1980's[J]. 符淙斌,谢力.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8(02)
[9]  
南亚夏季风长期变化中的突变现象及其与全球迅速增暖的同步性[J]. 符淙斌,王强.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6)
[10]   NORTHERN HEMISPHERIC SUMMER CLIMATIC JUMP IN THE 1960s (Ⅰ)——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J].
严中伟 ;
季劲钧 ;
叶笃正 .
Science in China,SerB., 1990, Ser.B.1990 (09) :109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