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被引:246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邹才能
陈孟晋
郭彦如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低渗透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优质储层; 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层序界面、有利沉积相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或前缘多期分流河道叠置的部位。它们在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孔隙及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并产生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J].
蒋凌志 ;
顾家裕 ;
郭彬程 .
沉积学报, 2004, (01) :13-18
[2]   低孔渗油气富集区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及相关问题 [J].
王多云 ;
郑希民 ;
李风杰 ;
王峰 ;
刘自亮 ;
王志坤 ;
李树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87-91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J].
杨晓萍 ;
裘怿楠 .
沉积学报, 2002, (04) :628-632
[4]   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J].
曾大乾,李淑贞 .
石油学报, 1994, (01) :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