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土壤肥力的变化

被引:13
作者
陈留根 [1 ]
张宝生 [2 ]
庄恒扬 [2 ]
薛新红 [1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太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小麦—水稻、黑麦草—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种植模式下,研究土壤保护性耕作对太湖地区稻田水稻生育期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比移栽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速效钾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水稻产量以油菜—水稻种植模式为最高,其次为小麦—水稻和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Ⅱ(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较少耕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Ⅰ(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小麦—水稻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有利于提高黑麦草—稻种植模式下的全氮、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对麦—稻和黑麦草—稻种植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26 / 8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对策 [J].
章秀福 ;
王丹英 ;
符冠富 ;
李华 .
土壤通报, 2006, (02) :2346-2351
[2]   稻田保护性耕作研究——I.免耕对水稻产量、生长动态及害虫数量的影响 [J].
黄小洋 ;
漆映雪 ;
黄国勤 ;
张兆飞 ;
刘隆旺 ;
章秀福 ;
高旺盛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530-534
[3]   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四川农业发展 [J].
严洁 ;
邓良基 ;
黄剑 ;
赖雪梅 .
农机化研究, 2005, (02) :40-42+45
[4]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J].
张海林 ;
高旺盛 ;
陈阜 ;
朱文珊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6-20
[5]   南方农业保护性耕作的进展 [J].
涂建平 ;
徐雪红 ;
夏忠义 .
农机化研究, 2004, (02) :30-31
[6]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附视频 [J].
杨佩珍 ;
沈金川 ;
张文献 .
上海农业学报, 2003, (01) :53-57
[7]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 [J].
贾彦宙 ;
张国贞 ;
王俊英 ;
庞黄亚 ;
贾彦茹 ;
王勇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06) :12-13
[8]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J].
王振忠 ;
董百舒 ;
吴敬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2) :269-271+274
[9]   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与容重的影响 [J].
庄恒扬 ;
刘世平 ;
沈新平 ;
陈后庆 ;
陆建飞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04) :41-46
[10]   长期麦秆直接还田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张振江 .
土壤通报, 1998, (04) :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