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45
作者
许信旺 [1 ,2 ,3 ]
潘根兴 [2 ]
汪艳林 [3 ]
曹志宏 [3 ]
机构
[1]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3]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碳固定; 控制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收集我国1980~2006年以来966个样点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实测数据,以及各样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对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气温与降水对水稻土与旱作土固碳能力的差异,以及气温和降水对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实测点耕作表层土壤有机碳呈上升趋势,79%增幅样本主要集中在年增幅为0~3%的区间。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受制于气温与降水,及水热条件的组合。20年来,全国农田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格局没变。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固碳差异明显,水稻土有机碳水平明显高于旱地,水田耕层有机碳含量为旱地耕层有机碳含量的175~176%。
引用
收藏
页码:601 / 6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土壤碳循环研究及中国稻田土壤固碳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郑聚锋 ;
张旭辉 ;
周萍 .
土壤学报, 2008, (05) :901-914
[2]   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曹志红 ;
汪艳林 .
地理研究, 2007, (06) :1077-1086
[3]   水热梯度变化及不同施肥措施对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氮影响 [J].
曹宏杰 ;
汪景宽 ;
李双异 ;
李执强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122-125+149
[4]   20年来东北典型黑土地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J].
汪景宽 ;
李双异 ;
张旭东 ;
魏丹 ;
迟风琴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01) :19-24
[5]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有机碳的影响 [J].
阴红彬 ;
韩晓日 ;
谢芳 ;
杨劲峰 ;
曹宏杰 .
土壤通报, 2006, (06) :1102-1105
[6]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 2006, (07) :750-763
[7]   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侯鹏程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6) :195-198+202
[8]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384-393
[9]   20年来我国潮土区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徐艳 ;
张凤荣 ;
汪景宽 ;
王秋兵 ;
王茹 .
土壤通报, 2004, (02) :102-105
[10]   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J].
俞海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Loren Brandt .
地理研究, 2003, (03) :38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