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15
作者
刘俊
董平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苏锡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指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期间以2004年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衡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山东烟台市套子湾海岸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张继平 ;
常学礼 ;
宋彦华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8, (03) :108-112+128
[2]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J].
涂小松 ;
濮励杰 .
地理研究, 2008, (03) :583-593+728
[3]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满苏尔·沙比提 ;
迪里木拉提·玉苏甫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2) :103-108
[4]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闫小培 ;
毛蒋兴 ;
普军 .
地理学报, 2006, (06) :613-623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J].
彭补拙 ;
高中贵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06-511+603
[6]   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换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J].
王玉华 ;
刘彦随 ;
周应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2) :43-50
[7]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J].
白艳莹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苗鸿 .
资源科学, 2003, (06) :31-37
[8]   典型相关分析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J].
张明 ;
朱会义 ;
何书金 .
地理研究, 2001, (06) :761-767
[9]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J].
陈浮 ;
陈刚 ;
包浩生 ;
彭补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04-210
[10]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