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时代的造世哲学

被引:12
|
作者
王天恩 [1 ]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关键词
信息文明; 造世哲学;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智能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TP311.13 [];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201 ; 1405 ;
摘要
大数据基础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正催生数字形式的"上帝"。《圣经》里是上帝造世,造人是其点睛之笔;现实中则似乎不仅人在造世,而且人在造"神"。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信息的创构日益凸显,人类在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上,发展到创构世界。作为两种不同活动的反思,如果把解释世界的哲学称之为"释世哲学",那么创构世界的哲学则是"造世哲学"。人工智能算法的实践本性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得到更深层次的具体体现,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印证。造世哲学在活动方式、把握方式和总体致思上都有不同于释世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使哲学呈现出释世哲学和造世哲学镜像映射和对称的更完整形态。在智能算法层面,人类面对的问题日益具有整体性,人类活动回归认识和实践一体化,呈现出造世哲学的一体化性质,逐步展开哲学发展的升维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1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