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78
作者
郑和荣
刘忠群
徐士林
刘振峰
刘君龙
黄志文
黄彦庆
石志良
武清钊
范凌霄
高金慧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氮气钻井; 差异富集规律;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砂岩气;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7 [气田开发与开采];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标,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开展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的新一轮勘探开发攻关研究,在基础地质理论认识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成藏模式、天然气富集规律和圈闭评价方面,建立了"先成藏后致密、超压驱动、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明确了"早期构造控带、差异致密控储、构造调整控产"的天然气富集规律,建立了基于古今构造及形变的圈闭动态评价方法。关于致密砂岩气藏甜点,划分了2类4型气藏甜点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致密砂岩裂缝预测,形成了最大似然、构造熵、形态指数和曲度等多属性融合的断褶缝体精细刻画技术。在致密砂岩组分和流体识别上,构建了粒度参数测井连续评价和中子声波包络面含气性识别测井评价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储层保护和改造,初步形成了氮气钻井提高产量技术,制定了不同甜点类型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和对策。当前,须家河组勘探开发工作中的重点是如何实现规模有效开发。通过近几年的攻关研究,认为下步的勘探开发应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盆范围内进一步深化须家河组天然气差异富集规律研究;二是按照不同甜点类型开展精细的地质评价;三是进一步攻关裂缝体内幕精细刻画、优质储层精细预测和流体预测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提高产量工程工艺技术和开发政策优化技术;四是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建立分类动用的思想,优先开发动用裂缝型甜点储量,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为目标攻关基质储渗型甜点储量,实现须家河组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765 / 78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1]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与技术攻关方向 [J].
龙胜祥 ;
刘娅昭 ;
许华明 ;
陈前 ;
程喆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 (09) :1195-1203
[12]   四川盆地剑阁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砾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对天然气产能的影响 [J].
吕文雅 ;
苗凤彬 ;
张本键 ;
曾琪 ;
徐翔 ;
季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 (03) :484-491+557
[13]   “动态法”产能方程在高压气藏开发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为例 [J].
蔡珺君 ;
占天慧 ;
邓庄 ;
甘笑非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 39 (05) :72-79
[14]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成藏要素及有利区带评价 [J].
唐大海 ;
谭秀成 ;
王小娟 ;
梁菁 ;
涂罗乐 ;
吴长江 .
特种油气藏, 2020, 27 (03) :40-46
[15]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须三段储层超致密与气藏超压成因 [J].
王雪柯 ;
李伟 ;
张本健 ;
裴森奇 ;
陈竹新 .
天然气工业, 2019, 39 (11) :25-35
[16]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陆相页岩岩相控制下的微观储集特征 [J].
左如斯 ;
杨威 ;
王乾右 ;
姜振学 ;
陈冬霞 .
特种油气藏, 2019, 26 (06) :22-28
[17]   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烃源岩动态演化模拟 [J].
江兴歌 ;
曾华盛 ;
朱建辉 ;
曹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545-551
[18]   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现状与资源潜力评价 [J].
卞从胜 ;
王红军 ;
汪泽成 ;
徐兆辉 .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07) :74-80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基本特征及勘探有利区 [J].
李国辉 ;
李楠 ;
谢继容 ;
杨家静 ;
唐大海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3) :15-21+122
[20]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开发有利区评价与优选技术 [J].
钟兵 ;
杨洪志 ;
徐伟 ;
杨长城 ;
陈中华 ;
杨柳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3) :62-6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