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

被引:316
作者
朱日祥
陈凌
吴福元
刘俊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时间、范围和机制; 克拉通破坏; 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华北是全球古老克拉通遭受破坏最明显和最典型的地区.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计划以来,通过不同学科间的有效交叉融合,围绕该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和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新认识太行山东西两侧地壳与岩石圈厚度空间变化以及地球化学属性的异同显示,华北克拉通破坏主要集中在东部,而西部主要表现为克拉通的改造.克拉通化之后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等特征表明,克拉通破坏发生在中生代,其峰期为125Ma左右.通过对比发现,岩石圈减薄在全球其他克拉通中也多有发生,但大多并不伴随克拉通的破坏;只有当受到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强烈影响时,克拉通破坏才有可能发生.具体到华北地区,在早白垩世全球地幔整体升温背景下,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使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幔对流系统失稳,导致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岩石圈拆沉或热-化学/机械侵蚀是地幔对流失稳所产生的不同表现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83 / 5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前燕山期主要地质事件 [J].
赵越 ;
陈斌 ;
张拴宏 ;
刘建民 ;
胡健民 ;
刘健 ;
裴军令 .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900-915
[2]   侵入下马岭组的基性岩床的锆石和斜锆石U-Pb精确定年——对华北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的制约 [J].
李怀坤 ;
陆松年 ;
李惠民 ;
孙立新 ;
相振群 ;
耿建珍 ;
周红英 .
地质通报, 2009, 28 (10) :1396-1404
[3]   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与古元古代板块构造体系 [J].
朱日祥 ;
郑天愉 .
科学通报 , 2009, (14) :1950-1961
[4]   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 [J].
徐义刚 ;
李洪颜 ;
庞崇进 ;
何斌 .
科学通报 , 2009, (14) :1974-1989
[5]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J].
吴福元 ;
徐义刚 ;
高山 ;
郑建平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145-1174
[6]   辽西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测定与陆内旋转运动 [J].
朱日祥 ;
潘永信 ;
史瑞萍 ;
施光海 ;
邵济安 ;
李大明 .
科学通报, 2002, (17) :1335-1340
[7]   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与大陆“活化”──东亚型大陆动力学模式研究计划 [J].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杜杨松 .
现代地质, 1994, (03) :349-356
[8]   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 [J].
陈国达 .
地质学报, 1956, (03) :239-271
[9]   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英文) [J].
翁文灏 .
中国地质学会志, 1927, (01) :9-37
[10]  
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池际尚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