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建立与亚洲地区大气环流及蒙古高压强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任广成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气象室北京
关键词
阻塞形势; 蒙古高压; 欧亚气温; 相关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相关统计分析,研究了12月乌拉尔山(以下称乌山)阻塞形势的建立与其下游亚洲地区大气环流及蒙古高压强度变化的关系.并对极地热状况(用北极海冰作为代替指标)的异常变化对乌山阻塞形势的可能影响进行讨论,最后分析了乌山阻塞形势的建立对欧亚大部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问题.得到如下主要结果:乌山阻塞形势建立时,其下游蒙古地区500hPa高度场明显下降,东亚大槽位置较常年偏西,强度变弱.同时,地面蒙古高压显著偏强.前期夏季(6—8月)北极Ⅰ、Ⅲ区海冰冰情变化对乌山阻塞形势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尤以7月指示性较好.表现为,Ⅰ、Ⅲ区冰情越重,后期12月乌山地区越易出现阻塞彤势.乌山阻塞形势对欧亚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乌山地区及其西部的欧洲地区分别在高压脊或脊后西南暖湿气流的控制之下,气温较常年偏高:而亚洲大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在脊前西北干冷气流的控制之下,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713 / 7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极地热状况异常与冬季季风高压的关系 [J].
任广成 .
地理研究, 1991, (03) :37-42
[2]   冬季季风与东亚气温 [J].
任广成 .
地理科学, 1990, (03) :257-263+292
[3]   一月北极海冰对六月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的影响 [J].
方之芳 .
大气科学, 1990, (01) :102-107
[4]   极地海冰对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可能途径 [J].
方之芳 ;
高玉庄 ;
代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5) :558-565
[5]   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某些统计特征 [J].
仪清菊 .
气象, 1982, (03) :11-13
[6]   极冰的冷源作用和季风 [J].
张家诚 .
气象, 1981, (07) :6-8
[7]   亚欧500毫巴月平均高度的均方差分布及其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J].
徐国昌 .
气象学报, 1965, (03) :333-337
[8]   亚洲东部的阻塞形势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J].
汤懋苍 .
气象学报, 1957, (04) :282-293
[9]   乌拉尔高压出现时东亚大范围环流图(秋季、冬季、春季) [J].
归佩兰 .
气象学报, 1956, (01) :25-35
[10]  
气象中的谱分析[M]. 气象出版社 , 黄嘉佑,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