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底侵作用及动力学演化模式:来自地球物理资料的约束

被引:87
作者
吕庆田
侯增谦
杨竹森
史大年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下地壳; 深地震反射; 底侵作用;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总结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完成的深地震资料, 发现下地壳普遍存在似层状强反射, 认为下地壳的强反射为基性或超基性岩浆底侵引起的, 后者可能与岩石圈地幔拆沉有关. 在综合分析该地区区域地球物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式. 该模式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自二叠纪末经历了碰撞挤压、拆沉伸展、底侵熔融等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 并最终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巨型成矿带.
引用
收藏
页码:783 / 7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 [J].
吕庆田 ;
侯增谦 ;
赵金花 ;
史大年 ;
吴宣志 ;
常印佛 ;
裴荣富 ;
黄东定 ;
匡朝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5) :442-449
[2]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埃达克质(adakite-like)岩与成矿[J]. 王强,赵振华,许继峰,李献华,熊小林,包志伟,刘义茂.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S1)
[3]   苏鲁地区地壳岩浆底侵的地球物理判识 [J].
杨文采 ;
汪集旸 .
地质学报, 2002, (02) :173-179+291
[4]   华南、华北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与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 [J].
杨振宇 ;
董树文 ;
Jean BESSE .
地质论评, 2001, (06) :568-576
[5]   宁镇地区中生代安基山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亏损重稀土和钇的岩浆产生的限制 [J].
许继峰 ;
王强 ;
徐义刚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岩石学报, 2001, (04) :576-584
[6]   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 [J].
张旗 ;
王元龙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1, (04) :505-513
[7]   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来自安徽沙溪adakite质富钠石英闪长玢岩的证据 [J].
王强 ;
赵振华 ;
熊小林 ;
许继锋 .
地球化学, 2001, (04) :353-362
[8]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J].
张旗 ;
钱青 ;
王二七 ;
王焰 ;
赵太平 ;
郝杰 ;
郭光军 .
地质科学, 2001, (02) :248-255
[9]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J].
杨文采 ;
胡振远 ;
程振炎 ;
倪诚昌 ;
白金 ;
方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2) :206-217
[10]   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 [J].
常印佛 ;
董树文 ;
黄德志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6, (Z1)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