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

被引:45
作者
罗志立
机构
[1] 成都地质学院
关键词
地裂运动; 晚古生代; 造山运动; 裂谷系; 造山作用; 地壳运动; 盆地; 地质构造; 油气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 地裂运动(taphrogenesis)是1922年德国地质学家E.Krenkel提出的,其涵意系指张力引起裂谷或地堑的形成过程,代表区域性的块断运动。1974年,J.H.Illies,把这名词赋予板块构造运动的涵意,认为“地裂运动起源于上地幔”,“地裂运动与造山运动并列,为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试从地裂运动探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J].
罗志立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2) :1-13
[2]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
[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4]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 罗志立.四川地质学报. 1981(00)
[5]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划分和远景 [J].
张恺 ;
罗志立 ;
张清 ;
戴金星 ;
姚慧君 .
石油学报, 1980, (04) :1-18
[6]   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 [J].
高名修 .
地震地质, 1979, (02) :1-12
[7]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8]  
论褶皱幕[M]. 科学出版社 , 尹赞勋等著,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