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被引:136
作者
郑荣才 [1 ]
耿威 [1 ]
周刚 [1 ]
韩永林 [2 ]
王海红 [2 ]
文华国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岩性油藏; 延长组; 长6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也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和白云石的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成岩作用方式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认为长6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在建立成岩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对成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出压实-胶结成岩相组合、压实成岩相组合和胶结-溶蚀成岩相组合,分析了成岩相组合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的岩性-地层油藏的成藏规律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J].
郑荣才 ;
王昌勇 ;
李虹 ;
雷光明 ;
谢春红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32-38
[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韩永林 ;
王海红 ;
郑超 ;
蔡家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66-575
[3]   志丹油田义正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石油地质特征 [J].
郝世彦 ;
李旦 .
西北地质, 2005, (04) :94-101
[4]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成岩相研究 [J].
窦伟坦 ;
田景春 ;
徐小蓉 ;
朱平 ;
夏青松 ;
倪新锋 ;
张翔 ;
聂永生 ;
杨华 ;
付金华 ;
郭正权 ;
邓秀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29-132
[5]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6]   粘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 [J].
朱平 ;
黄思静 ;
李德敏 ;
刘援朝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53-156
[7]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J].
郑荣才 ;
柳梅青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