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逻辑:观念的局限与体制的制约

被引:11
作者
徐振宇 [1 ]
李朝鲜 [2 ]
李陈华 [1 ]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2]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定价; 逆市场化; 静态化思维; 封闭化思维;
D O I
10.16299/j.1009-6116.2016.04.004
中图分类号
F323.7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日益逆市场化,并最终固化为以政府定价为核心。这种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短期内增强粮食产能和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中长期内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口、库存、加工、消费的全面扭曲。文章着重从观念和体制角度,探讨了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内在逻辑:观念的局限主要在于不信任市场,对粮食供求形势过分紧张,过度强调粮食总产量,而静态化思维、历史记忆、惯性判断及前期经验又强化了以上观念;体制的制约主要在于独大且难以监控的单一政府储备主体与叠床架屋的涉粮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源于落伍的观念与体制的制约之间的相互强化,因而,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必须同时转变观念与加快体制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论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中国粮食真的过剩了吗? [J].
朱信凯 ;
夏薇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6) :1-10
[2]   粮食目标价格制度改革的困局与突破 [J].
詹琳 ;
蒋和平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02) :14-20+110
[3]   中储粮的“大粮商”冲动,比大火更可怕 [J].
郑风田 .
中国经济周刊, 2013, (23) :19-19
[4]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 [J].
高铁生 .
经济研究参考, 2013, (28) :17-39
[5]   中国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对市场价格有影响吗?——以小麦为例 [J].
王士海 ;
李先德 .
中国农村经济, 2013, (02) :61-70+95
[6]   粮食储备和价格控制能否稳定粮食市场?——世界粮食危机的若干启示 [J].
钟甫宁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2) :20-26
[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30年 [J].
颜波 ;
陈玉中 .
中国粮食经济, 2009, (03) :18-25
[8]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J].
道格拉斯·C.诺思 ;
胡志敏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 (01) :1-7
[9]   从博弈的角度看新一轮粮改 [J].
徐振宇 .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02) :47-53
[10]   粮食禁运风险与粮食贸易政策调整 [J].
卢锋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02) :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