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

被引:122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数据; 数据权利; 数据滥用; 虚拟财产;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4 ;
摘要
个人数据上汇集多方主体的不同性质的权益,它不同于一般的私权物品,也不宜作为公共用品。依据个人数据在不同场景中所涉权益的性质,我国刑法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共有四种模式,即经济秩序保护模式、人格权保护模式、物权保护模式与公共秩序保护模式。考察刑法对个人数据的保护,不足之处在于:对数据滥用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规制;有些罪名的适用无法准确揭示相应行为的不法本质;犯罪化不足与犯罪化过度的问题并存;对数据主体权益的保障显得不足。就刑法保护框架的合理化而言,需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观念性的转变。个人数据虽具有财产或经济属性的面向,但不应归入财物或知识产权的范畴;虚拟财产不具备财物的特性,不应在一般意义上作为传统财产犯罪的对象。有必要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对我国刑法对个人数据的四种保护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5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 [J].
刘艳红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5) :19-33
[2]   在分享和控制之间 数据保护的私法局限和公共秩序构建 [J].
梅夏英 .
中外法学, 2019, 31 (04) :845-870
[3]   法益自决权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边界 [J].
冀洋 .
中国法学, 2019, (04) :66-83
[5]   以“权利束”视角探究数据权利 [J].
闫立东 .
东方法学, 2019, (02) :57-67
[6]   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 [J].
叶名怡 .
清华法学, 2018, 12 (05) :143-158
[7]   欧盟个人数据保护的“后隐私权”变革 [J].
刘泽刚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1 (04) :54-64
[9]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
[10]   大数据环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应然转向 [J].
敬力嘉 .
法学评论, 2018, 36 (02) :1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