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地质年代学与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123
作者
王银喜 [1 ]
顾连兴 [2 ]
张遵忠 [2 ]
吴昌志 [2 ]
张开均 [2 ]
李惠民 [1 ]
杨杰东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
[2] 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Rb-S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环境; 博格达; 东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在时空上紧密拌生,为一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中玄武岩和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2.0±3.2 Ma和340.3±3.4 Ma。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博格达古生物化石指示的早石炭世时代一致。七角井组玄武岩:εNd(t)为+6.4~+6.7,(87Sr/86Sr)i为0.703261~0.703328,(206pb/204Pb)i为17.703~17.989、(207pb/204Pb)i为15.407~15.498、(208Pb/204Pb)i为37.147~37.825;七角井组流纹岩:εNd(t)为+6.4~+6.6,(87Sr/86Sr)i为0.703368~0.703469,(206Pb/204Pb)i为17.827~18.114、(207Pb/204Pb)i为15.460~15.517、(208Pb/204Pb)i为37.077~37.973,由此可见七角井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在Nd-Sr-Pb同位素特征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根据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认为其玄武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而伴生的流纹岩则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一般都认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只产生成分连续变化的岩浆系列,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产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并不少见,但是在裂谷环境下双峰式火山岩中流纹岩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这种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至今还未发现。因此,博格达双峰式火山岩是大陆裂谷环境中比较特殊的并是十分少见的或可能是一种新的双峰式火山岩构造成因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215 / 12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朱永峰 ;
周晶 ;
郭璇 .
岩石学报, 2006, (05) :1341-1350
[2]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SHRIMP年代学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朱永峰 ;
张立飞 ;
古丽冰 ;
郭璇 ;
周晶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18) :78-88
[3]   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 [J].
路远发 .
地球化学, 2004, (05) :459-464
[4]   大兴安岭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林强 ;
葛文春 ;
曹林 ;
孙德有 ;
林经国 .
地球化学, 2003, (03) :208-222
[5]   论博格达俯冲撕裂型裂谷的形成与演化 [J].
顾连兴 ;
胡受奚 ;
于春水 ;
吴昌志 ;
严正富 .
岩石学报, 2001, (04) :585-597
[6]   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挤压-拉张构造转折期的侵入活动 [J].
顾连兴 ;
胡受奚 ;
于春水 ;
赵明 ;
吴昌志 ;
李宏宇 .
岩石学报, 2001, (02) :187-198
[7]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形成地质环境 [J].
顾连兴 ;
胡受奚 ;
于春水 ;
李宏宇 ;
肖新建 ;
严正富 .
岩石学报, 2000, (03) :305-316
[8]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的主要特征 [J].
王焰 ;
钱青 ;
刘良 ;
张旗 .
岩石学报, 2000, (02) :169-173
[9]   博格达上大河沿岩体铷-锶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顾连兴 ;
于春水 ;
李宏宇 ;
肖新建 ;
严正富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1) :19-21
[10]   海南岛洋中脊型变质基性岩: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 [J].
李献华 ;
周汉文 ;
丁式江 ;
李寄嵎 ;
张仁杰 ;
张业明 ;
葛文春 .
科学通报, 2000, (01)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