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武文明 [1 ]
陈洪俭 [1 ]
王世济 [1 ]
魏凤珍 [2 ]
李金才 [2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
[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夏玉米; 渍水; 氮肥后移;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 氮素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422 [水灾];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苗期受渍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苗期渍水7 d降低夏玉米产量,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大于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吐丝期最大LAI和收获指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粒叶比与产量间无显著相关性。苗期渍水7 d降低群体LAI,氮肥后移能增大穗位层和穗上层叶片的LAI以弥补穗下层LAI降低导致的群体LAI下降,且弥补的效应大于渍害导致穗下层LAI降低的效应,进而使得苗期渍水7 d下氮肥后移的群体LAI较氮肥前移增大。苗期渍水7 d显著降低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渍水使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量增大;氮肥前移处理使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增大,但不利于吐丝后籽粒干物质积累,氮肥后移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吐丝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苗期渍水7 d使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下降,吐丝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吐丝后籽粒氮素积累量低于对照,表明苗期渍水7 d处理不利于籽粒中氮素的积累。氮肥后移能够提高成熟期籽粒及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渍水7 d处理使氮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对照,随着氮肥后移,氮素吸收效率提高0.9%18.2%、偏生产力提高1.0%17.5%。
引用
收藏
页码:1246 / 12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淹水胁迫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J].
任佰朝 ;
张吉旺 ;
李霞 ;
范霞 ;
董树亭 ;
赵斌 ;
刘鹏 .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21) :4435-4445
[2]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J].
王宜伦 ;
刘天学 ;
赵鹏 ;
张许 ;
谭金芳 ;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12) :2483-2491
[3]   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 [J].
司贤宗 ;
韩燕来 ;
王宜伦 ;
刘蒙蒙 ;
谭金芳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07) :1390-1398
[4]   花后渍水高温交互效应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吴进东 ;
李金才 ;
魏凤珍 ;
王成雨 ;
张一 ;
武文明 .
作物学报, 2012, 38 (06) :1071-1079
[5]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J].
李伟 ;
李絮花 ;
李海燕 ;
彭强 ;
刘旭凤 ;
唐慎欣 .
作物学报, 2012, 38 (04) :699-706
[6]   15N标记和土柱模拟的夏玉米氮肥利用特性研究 [J].
吴永成 ;
王志敏 ;
周顺利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2) :2446-2453
[7]   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J].
戴明宏 ;
赵久然 ;
杨国航 ;
王荣焕 ;
陈国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8) :1585-1595
[8]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J].
王宜伦 ;
李潮海 ;
谭金芳 ;
张许 ;
刘天学 .
作物学报, 2011, 37 (02) :339-347
[9]   控释尿素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夏玉米氮肥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J].
苏琳 ;
董志新 ;
邵国庆 ;
李增嘉 ;
宁堂原 .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 (04) :915-920
[10]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赵士诚 ;
裴雪霞 ;
何萍 ;
张秀芝 ;
李科江 ;
周卫 ;
梁国庆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49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