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被引:89
作者
琚建华
钱诚
曹杰
不详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云南大学东南亚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4] 北京
[5] 昆明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季风指数; 季节内振荡;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动力学因子和热力学因子结合的方法 ,将东亚夏季风区的西南风与OLR进行了综合处理 ,构造成东亚季风指数 (IM)。研究结果表明 ,该指数既可很好地反映东亚季风区的风场、高度场的环流特征 ,又能较好地描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变化。通过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东亚夏季风中的季节内振荡 ,东亚夏季风区内低频振荡在夏季主要是以 30~ 6 0天周期的振荡为主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东亚沿海呈波列的形式 ,并表现为随时间向北传播的季风涌 ;由于该季节内振荡的波动 ,造成了东亚热带夏季风在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活动的反位相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特征 [J].
吴尚森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337-344
[2]   1998年夏季中国南部低频降水特征与南海低频夏季风活动 [J].
朱乾根 ;
徐国强 .
气象科学, 2000, (03) :239-248
[3]   1998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显著南落的原因 [J].
许晨海 ;
倪允琪 ;
朱福康 .
气象, 2000, (08) :6-9
[4]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 [J].
祝从文 ;
何金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391-402
[5]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与中国东部汛期降水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S1) :17+19+21+23+18+20+22-17+19+21+23+18+20+22
[6]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J].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 .
大气科学, 1996, (05) :575-583
[7]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大气科学, 1994, (02) :141-151
[8]   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北进及其低频振荡 [J].
朱乾根 ;
杨松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9, (03) :249-258
[9]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J].
郭其蕴 .
地理学报, 1983, (03) :207-217
[10]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气象出版社 , 何金海等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