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被引:206
作者
李玉红 [1 ]
王皓 [2 ]
郑玉歆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企业演化;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重新配置; 非参数估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企业动态演化的视角,对"十五"前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来源进行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微观数据,结合BHC方法①和偏离份额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在工业生产率变动中的作用,为转轨时期工业生产率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增速都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存活企业生产率水平最高,进入企业生产率增速最快,退出企业无论是水平还是速度都处于最后。对于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占近一半,而企业演化导致的资源重新配置贡献占另外一半,说明企业演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是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揭示出以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制度改革及新上投资项目对现阶段经济增长质量的意义。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在转型过程中制度潜力的趋弱以及产业发展趋于成熟,增强存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则是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 [J].
郑玉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9) :3-11
[2]   企业生产率动态研究前沿探析 [J].
李玉红 ;
王皓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06) :7-13
[3]   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J].
白重恩 ;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研究, 2006, (08) :4-13+69
[4]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5]   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J].
宋立刚 ;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17-31+204
[6]   企业产权变革的效率分析 [J].
刘小玄 ;
李利英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4-16+204
[7]   从制度环境看中国企业成长的极限 [J].
张维迎 .
企业管理, 2004, (12) :12-18
[8]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退出机制——关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项经验研究 [J].
张维迎 ;
周黎安 ;
顾全林 .
经济研究, 2003, (10) :3-14+90
[9]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J].
姚洋 .
经济研究, 1998, (12) :29-35
[10]   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 [J].
刘小玄 ;
郑京海 .
经济研究, 1998, (01) :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