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中粘粒移动问题探讨

被引:10
作者
朱显谟
程文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内气态水的冻结集聚; 交替冻融作用; 微冰楔状孔隙冰晶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5.24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黄土高原黄土沉积剖面中常出现若干古土壤层,该层在往是碳酸钙被淋失而粘粒含量特高的土壤发生层。因而对于该层粘粒来源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残积粘化论者认为黄土层中古土壤中的粘粒以伊利石为主,且为钙镁饱和,亲水能力差,不易发生机械淋溶现象。但是不论现代或古代土壤发生层中的确发生粘粒局部位移和富聚等现象,如结耕体外常见有发亮胶膜的出现和在薄片双察中可见光性定向粘粒和螺纹状聚集等现象。本文除确认上述现象存在外,并认为其原因和一般土壤剖面中出现的机械淋溶淀积现象有所不同,而是强烈的生物作用,尤其早先草本植物繁生的软土表层中生物底解矿化,矿质反馈和2:1晶型类粘土矿物的生物形成作用,后来又屡经冻融以及微冰楔状孔隙冰晶体消融作用所造成的,尤其后者甚至会促使粘化层向母质层过渡的地方出现星型——蒜瓣状表面光滑发亮的土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试论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与环境 [J].
朱显谟 ;
祝一志 .
土壤学报, 1992, (04) :351-357
[2]   武功黄土沉积中埋藏古土壤的微形态及其发生学 [J].
唐克丽 .
科学通报 , 1981, (03) :177-179
[3]   离石黄土中的第五层古土壤及其古气候的意义 [J].
安芷生 ;
魏兰英 .
土壤学报, 1980, (01) :1-10+101
[4]   淀积铁质粘粒胶膜及其成因意义 [J].
安芷生 ;
魏兰英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79, (08) :356-359
[5]  
中国土壤[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