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特点

被引:53
作者
戴俊生
曹代勇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系,中国矿业大学山东东营,北京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发育序列; 演化阶段;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0.05.003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本文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归纳为6种序列和两个主要阶段,即冲断构造→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滑脱褶皱序列、水平岩层→纵弯背斜序列。构造样式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盆地南北两侧具相似性,而盆地中央呈东西差异。两个阶段是喜马拉雅早中期的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晚期的强烈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规律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柴达木山前沉积层及其在第四纪时的主要发展特征 [J].
Э.А.叶干诺夫 ;
朱练霞 .
地质学报, 1960, (02) :131-137
[2]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纪地层对比岩相变化及含油有利地带 [J].
黄汝昌 .
地质学报, 1959, (01) :1-22+115
[3]   柴达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的地层 [J].
张文堂 ;
张日东 ;
俞昌民 .
地质学报, 1958, (01) :123-133
[4]   从柴达木盆地旋卷构造现象来探讨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 [J].
孙殿卿 ;
段万倜 ;
邓乃公 ;
应绍奋 .
地质学报, 1956, (04) :417-44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