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被引:22
作者
陈国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关键词
川西; 生态退化; 农业结构; 生态建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2.04.002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柴、粪为薪 ,天然放牧 ,陡坡垦殖 ,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 ,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 ,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 ,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 ,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 ,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 ,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三峡库区搬迁企业空间联系与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J].
张文忠 ;
樊杰 ;
杨晓光 .
地理科学, 2001, (06) :505-510
[2]   中国适宜人口分布研究——从人口的相对分布看各省区可持续性 [J].
刘燕华 ;
王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1) :35-38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J].
程国栋 ;
张志强 ;
李锐 .
地理科学, 2000, (06) :503-510
[4]   关于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J].
陈国阶 .
科技导报, 2000, (07) :59-61
[5]   川西之高山聚落 [J].
刘恩兰 .
地理学报, 1948, (Z1) :27-29
[6]  
岷江峡谷之土地利用[J]. 杨利普,黄秉成,施雅风,毛汉礼.地理学报. 1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