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

被引:89
作者
向宏发
徐锡伟
虢顺民
张晚霞
李洪武
于贵华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逆走滑运动; 第四纪; 丽江-小金河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活断层调查实测与年龄测试分析发现 :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的横向构造———丽江 -小金河断裂为一断面高角度倾向NW的逆左旋走滑型活动断裂。通过盆地复位和同沉积盆地的位错分析 ,确定了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水平位错量为 7 4~ 7 6km。断裂两侧差异隆升及相应堆积物的分析表明 ,中更新世以来 ,断裂垂直位错量达 5 0 0~ 70 0m以上。由此计算得到丽江 -小金河断裂第四纪和中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与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3 7~ 3 8mm/a和 1 0~1 5mm/a。水平位错及相关年龄测试资料表明 ,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6~4 0mm/a之间 ,中值为 3 3mm/a ;全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5~ 5 0mm/a之间 ,中值为3 5mm/a。第四纪各时段以来滑动速率的较好相似性表明 ,长期以来 ,该断裂的活动具相对稳定性和活动地块边界的持久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江活动断裂带.[M].宋方敏等著;.地震出版社.1998,
[2]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李?主编;.地震出版社.1993,
[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4]   川滇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与现今运动特征初析 [J].
向宏发 ;
虢顺民 ;
徐锡伟 ;
张晚霞 ;
董兴权 .
地震地质, 2000, (03) :253-264
[5]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6]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J].
高名修 .
地震地质, 1996, (02) :129-142
[7]   滇西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J].
何科昭 ;
何浩生 ;
蔡红飙 .
地质论评, 1996, (02) :97-106
[8]   小江西支断裂的滑动速率与强震重复周期 [J].
陈睿 ;
李玶 .
地震地质, 1988, (02) :1-13
[9]   对我国现代板内运动状况的初步探讨 [J].
丁国瑜 ;
卢演俦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6, (18) :1412-1415
[10]   龙陵—宁蒗地震带存在依据及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 [J].
王兴辉 .
地震研究, 1985, (01)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