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杨木3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

被引:29
作者
夏玉梅
汪佩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
关键词
泥炭记录; 孢粉分析; 人类活动影响标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分析 ,划出 5个孢粉带。植被与气候变化过程 :3 40 0 a B.P.以前 ,喜温阔叶树占优势 ,为温暖偏干气候 ;3 40 0~ 1 940 a B.P.以松 (Pinus)、云杉 (Picea)、冷杉(Abies)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夹湿草甸 ,气候凉湿 ;1 940~ 1 0 90 a B.P.为针阔叶混交林 ,为温干气候 ;1 0 90~ 545a B.P.为阔叶占优势针阔叶混交林 ,为温湿气候 ;545a B.P.至近代沼泽化草甸占优势 ,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通过孢粉、磁化率、有机质及考古与史籍记载互相印证 ,该剖面深 1 4 3~ 1 2 5 cm上部为公元初冷期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气候 ,分别位于 1 2 5~ 85 cm和 85~ 38cm深度。自 3 40 0 a B.P.以来 ,密山一带古代人类活动频繁 ,该区域隋唐时期文化遗址数量增加 ,在温暖气候环境下古代人类对林木获取量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希门错2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记录 [J].
王苏民 ;
薛滨 ;
夏威岚 .
第四纪研究, 1997, (01) :62-69
[2]   我国北方16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定量研究 [J].
王建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89, (03) :10-20
[3]   三江平原12000年以来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J].
夏玉梅 .
地理科学, 1988, (03) :240-249+295+297
[4]   三江平原古冰丘泥炭地 [J].
宋海远 ;
夏玉梅 .
冰川冻土, 1988, (01) :76-83
[5]  
黑龙江区域考古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谭英杰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