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系统中稻飞虱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空间生态位

被引:5
作者
秦钟 [1 ,2 ,3 ]
章家恩 [1 ,2 ,3 ]
张锦 [1 ,2 ,3 ]
骆世明 [1 ,2 ,3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
[2]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空间生态位; 稻飞虱; 捕食性天敌; 稻鸭共作;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1.0166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S476.2 [];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0904 ;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施用化肥(化肥区)、稻鸭共作(稻鸭区)和无化肥农药(空白区)处理区中稻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稻株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区、稻鸭区和空白区分别以球蛛、管巢蛛和跳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为最高,均在0.80以上;稻鸭区中稻飞虱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达0.83,比空白区、化肥区分别低5.0%和5.9%;稻鸭共作使得肖蛸、瓢虫、跳蛛、隐翅虫与稻飞虱发生的空间同域性增强,相遇机率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稻飞虱的潜在控制作用,但同时也降低了狼蛛、皿蛛和管巢蛛等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削弱了这些天敌对稻飞虱种群的控制潜能;稻鸭共作对天敌在稻株中的发生部位和同域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稻鸭共作可能通过改变稻飞虱及其天敌类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等影响稻飞虱种群的发生和数量消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361 / 13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Early season natural control of the 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The contribu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wo spider species and a predatory bug. Sigsgaard L. BulletinofEntomological Research . 2007
[2]  
The measurement of niche overlap and some relatives. Hurlbert S H. Ecology . 1978
[3]  
The seasonal occurrence,forecasting andmanagement strategy for brown planthopper in Zhejiang,China. Cheng JA. Journal ofAsia-Pacific Entomology . 2001
[4]  
Effects of aigamo ducks (crossbred of wild and domestic ducks)herding on wee-ding and pest control in the paddy fields. Masahara M,Hideomi U. Journal ofPoultryScience . 1993
[5]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与主要天敌时间生态位研究 [J].
周浩东 ;
裴强 ;
闫香慧 ;
刘怀 ;
王泽乐 ;
刘祥贵 ;
赵志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5 (05) :80-86
[6]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稻田灰飞虱与蜘蛛时空动态分析 [J].
王瑞 ;
翟保平 ;
胡高 ;
陈晓 ;
沈慧梅 .
昆虫学报, 2009, 52 (01) :65-73
[7]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 some theoratical explorations. Levins 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68
[8]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垂直分布、数量动态及天敌作用估计 [J].
郝树广 ;
张孝羲 ;
程遐年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104-108
[9]   有机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其天敌作用 [J].
钟平生 ;
梁广文 ;
曾玲 .
植物保护学报, 2008, (04) :351-355
[10]   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生态位及控虫效能的影响 [J].
王智 ;
宋大祥 ;
朱明生 .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