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
被引:37
作者
: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章基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章基嘉
吴洪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吴洪宝
机构
:
[1]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
国家气候中心
[3]
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
来源
:
高原气象
|
1997年
/ 04期
关键词
: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主成分分析;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22.4 [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利用青藏高原主体60个地面站1961~1990年历年夏季各月资料计算了高原地面感热通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等方法,对夏季高原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较系统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表现为较大的正值,通常感热大的地方其年际变化也大,年际异常的空间型主要是南北差异。近30年来,夏季高原主体及东部平均地面感热通量有增大现象,柴达木盆地、青海东部、西藏西部随时间呈减弱趋势。这种时间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准3年、7年和13年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2]
中国西部降水资源的稳定性研究
[J].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彭素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彭素琴
.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04)
:451
-458
[3]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东亚环流及西北初夏旱的关系
[J].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陈丽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陈丽萍
.
应用气象学报,
1990,
(04)
:383
-391
[4]
卫星观测的OLR对夏季青藏高原月雨量及凝结潜热的估算
[J].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徐国昌
;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蒋尚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蒋尚城
.
高原气象,
1990,
(03)
:256
-264
[5]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
[J].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徐国昌
;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陈丽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陈丽萍
.
高原气象,
1990,
(01)
:32
-43
[6]
1983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和大气加热场
[J].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
;
蒲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蒲明
;
席蕴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席蕴玉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6,
(02)
:155
-166
[7]
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环流和天气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瞿章
;
王可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可丽
.
高原气象,
1985,
(S2)
:21
-35
←
1
→
共 7 条
[1]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2]
中国西部降水资源的稳定性研究
[J].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彭素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彭素琴
.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04)
:451
-458
[3]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东亚环流及西北初夏旱的关系
[J].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陈丽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陈丽萍
.
应用气象学报,
1990,
(04)
:383
-391
[4]
卫星观测的OLR对夏季青藏高原月雨量及凝结潜热的估算
[J].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徐国昌
;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蒋尚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蒋尚城
.
高原气象,
1990,
(03)
:256
-264
[5]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
[J].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徐国昌
;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李栋梁
;
陈丽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陈丽萍
.
高原气象,
1990,
(01)
:32
-43
[6]
1983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和大气加热场
[J].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季国良
;
蒲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蒲明
;
席蕴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席蕴玉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6,
(02)
:155
-166
[7]
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环流和天气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瞿章
;
王可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可丽
.
高原气象,
1985,
(S2)
:21
-3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