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65
作者
郭菊花
陈小云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水稻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氮;
D O I
10.13758/j.cnki.tr.2007.05.005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OM)。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C、N在各级团聚体上赋存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机C、N主要分配在2~0.25mm的大团聚体上,C/N比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少而降低;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与有机C(SOC)密切相关,表现出与"层次性"机制相符的现象;施P、K、NK肥和NPK+OM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NPK+OM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N和各级团聚体上的有机C、N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87 / 7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颗粒有机物形成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李江涛 ;
张斌 ;
彭新华 ;
赖涛 .
土壤学报, 2004, (06) :912-917
[2]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4, (04) :618-623
[3]   低丘红壤有机碳库的密度及变异 [J].
李忠佩 .
土壤, 2004, (03) :292-297
[4]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特征与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J].
解宏图 ;
付时丰 ;
张旭东 ;
王晶 .
土壤通报, 2003, (05) :459-462
[5]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176-2183
[6]   有机胶结形成土壤团聚体的机理及理论模型 [J].
史奕 ;
陈欣 ;
沈善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495-1498
[7]   成土母质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J].
章明奎 ;
何振立 .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7, (03) :198-202
[8]   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J].
张付申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1) :80-84
[9]   碳氮磷钾投入量对三熟制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J].
何念祖 ;
林咸永 ;
林荣新 ;
朱炳良 ;
黄正来 ;
李马裕 ;
王宗道 ;
张悟民 .
土壤通报, 1995, (S1) :5-7
[10]   不同肥料配合施用土壤有机碳盈亏分布 [J].
马成泽 ;
周勤,何方 .
土壤学报, 1994, (01) :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