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42
作者
赫俊民 [1 ]
王小垚 [2 ]
孙建芳 [3 ]
孙小童 [3 ]
史今雄 [2 ]
曹东升 [2 ]
曾联波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非均质性; 裂缝密度; 裂缝类型; 裂缝走向; 天然裂缝; 中-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储层; 塔河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张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水平层理缝,其次是成岩缝合线;复合成因裂缝主要包括构造-成岩裂缝、构造-表生裂缝和岩溶裂缝。构造剪切裂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发育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它们在不同层位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北东-南西向裂缝为层位的优势裂缝发育方向。裂缝的倾角主要在70°以上,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纵向延伸长度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裂缝在岩石力学层内发育,并终止于力学层界面上。裂缝密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等地质因素控制。随着塑性矿物含量与岩石层厚的增加,裂缝密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断层与褶皱构造对裂缝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使得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距断层面与褶皱轴面的距离越远,裂缝密度也逐渐降低。岩溶作用影响溶洞上部岩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溶洞上部岩层中,主要发育近直立裂缝、斜交裂缝和近水平裂缝3种产状类型的裂缝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022 / 10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致密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进展 [J].
吕文雅 ;
曾联波 ;
刘静 ;
王成云 ;
朱军 .
地质科技情报, 2016, 35 (04) :74-83
[2]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分带及缝洞结构特征 [J].
李阳 ;
金强 ;
钟建华 ;
邹胜章 .
石油学报, 2016, 37 (03) :289-298
[3]   砂泥岩间互地层裂缝延伸规律探讨 [J].
戴俊生 ;
冯建伟 ;
李明 ;
王军 .
地学前缘, 2011, 18 (02) :277-283
[4]   利用FMI资料分析塔河油田南部中—下奥陶统储层构造应力场 [J].
丁文龙 ;
漆立新 ;
吕海涛 ;
杨国庆 .
现代地质, 2009, 23 (05) :852-859
[5]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
[6]   构造运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影响 [J].
俞仁连 ;
傅恒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6
[7]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在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赵舒 .
石油物探 , 2005, (05) :509-516+18
[8]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地应力分布及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J].
吴春 ;
孔祥荣 .
新疆地质, 2005, (03) :314-315
[9]   砂岩裂缝的成因及其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技术研究 [J].
周灿灿 ;
杨春顶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04) :425-430+462
[10]   高分辨率多方位VSP方法在塔河油田奥陶系裂缝性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J].
何发歧 ;
刘清林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4) :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