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42
作者:
赫俊民
[1
]
王小垚
[2
]
孙建芳
[3
]
孙小童
[3
]
史今雄
[2
]
曹东升
[2
]
曾联波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非均质性;
裂缝密度;
裂缝类型;
裂缝走向;
天然裂缝;
中-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储层;
塔河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张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水平层理缝,其次是成岩缝合线;复合成因裂缝主要包括构造-成岩裂缝、构造-表生裂缝和岩溶裂缝。构造剪切裂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发育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它们在不同层位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北东-南西向裂缝为层位的优势裂缝发育方向。裂缝的倾角主要在70°以上,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纵向延伸长度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裂缝在岩石力学层内发育,并终止于力学层界面上。裂缝密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等地质因素控制。随着塑性矿物含量与岩石层厚的增加,裂缝密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断层与褶皱构造对裂缝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使得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距断层面与褶皱轴面的距离越远,裂缝密度也逐渐降低。岩溶作用影响溶洞上部岩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溶洞上部岩层中,主要发育近直立裂缝、斜交裂缝和近水平裂缝3种产状类型的裂缝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022 / 103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