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栗树—庙集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3
作者
涂荫玖
刘湘培
汪祥云
吴明安
机构
[1] 安徽省地勘局地质队
[2]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
[3]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安徽蚌埠
[4] 安徽合肥
关键词
黄栗树—庙集断裂带; 根带; 应变测量; 分形几何学; 扬子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黄栗树—庙集断裂带是扬子地块北东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根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征,变形机制属简单剪切,主干断裂形成时差异应力在150MPa,应变速率在8×10-16/s左右。它的形成演化经历了逆冲→右行走滑→正断三个阶段,断裂带中段北部的分形值高于南部。断裂带西侧“扬子型”新太古代变质基底的发现及断裂带两侧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一致性,证明它不是大别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的界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下扬子北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研究 [J].
涂荫玖 ;
刘湘培 ;
汪祥云 ;
吴明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1) :9-26
[2]   皖东南黄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 [J].
涂荫玖 ;
杨晓勇 ;
郑永飞 ;
李惠民 .
岩石学报, 2001, (01) :157-160
[3]   皖东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带北段构造岩显微—超显微变形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涂荫玖 ;
杨晓勇 ;
刘德良 .
地质论评, 1999, (06) :621-627+673
[4]   论中国大陆基底构造 [J].
袁学诚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4) :448-459
[5]  
郯庐断裂带.[M].王小凤等著;.地质出版社.2000,
[6]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唐永成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7]  
断裂构造研究.[M].庄培仁;常志忠编著;.地震出版社.1996,
[8]  
造山带核部杂岩变质过程与构造解析.[M].游振东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9]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M].郑亚东;常志忠 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