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被引:231
作者
杨兴柱 [1 ]
顾朝林 [2 ]
王群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3]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社会网络理论; 旅游流网络结构;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与辐射联系;平均每个旅游节点充当旅游流中介者次数为6.07,旅游节点之间距离相互联系比较紧密。但各旅游节点之间分布不十分均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新街口、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处于核心点,旅游网络中集聚和辐射功能都很强,且结构洞水平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旅游流瓶颈问题。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密度不是很高(0.35),旅游空间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其中共有7个旅游节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核心区内部成员间联结密度达0.81,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同时,根据DianneDredg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3种空间结构模型,结合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判定了南京市城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式为发展阶段的多节点布局模式。最后,指出了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GIS的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 [J].
隋玉正 ;
李淑娟 ;
陈戈 .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2) :103-106
[2]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丁登山 .
资源科学, 2006, (01) :180-185
[3]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丁登山 ;
许志晖 ;
林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06-713
[4]   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 [J].
吴承照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3) :82-87
[5]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 [J].
牛亚菲 ;
谢丽波 ;
刘春凤 .
地理研究, 2005, (02) :283-292
[6]   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 [J].
杨新军 ;
马晓龙 .
地理研究, 2004, (05) :695-704
[7]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J].
卞显红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1) :105-108
[8]   “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J].
陶伟 ;
戴光全 ;
吴霞 .
经济地理, 2002, (04) :487-491
[9]   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J].
吴晋峰 ;
包浩生 .
地理科学, 2002, (01) :96-101
[10]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J].
保继刚 ;
郑海燕 ;
戴光全 .
地理学报, 2002, (01) :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