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江浙沪经济圈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被引:13
作者
成淑敏 [1 ,2 ]
高阳 [1 ]
黄姣 [1 ]
杨卓翔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邢台学院地理系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赤字; 京津冀; 江浙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京津冀和江浙沪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将两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其中江浙沪经济圈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相对较高;两大经济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在1998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后基本保持不变;两大经济圈1996~2008年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经济圈内核心城市人均生态赤字远高于同区域的省份,京津冀经济圈大部分年份人均生态赤字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北京、天津、上海3大核心城市的各项生态足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天津市和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两项指标均高于北京市,且历年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平均要高出天津市14%以上,人均生态赤字高出天津市27.9%。未来经济圈的发展需要发挥其经济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地区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环渤海经济圈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J].
张丽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11) :19-24
[2]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1978—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J].
赵志强 ;
高江波 ;
李双成 ;
王仰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5) :861-867
[3]   中国能源足迹增长波动的驱动因子分析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758-767
[4]   承德市1999~2004年生态足迹与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J].
张月丛 ;
孟宪锋 ;
赵志强 ;
李双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7) :37-40
[5]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J].
魏静 ;
冯忠江 ;
郑小刚 ;
刘小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6) :175-180
[6]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深圳为例 [J].
吴健生 ;
李萍 ;
张玉清 .
资源科学, 2008, (06) :850-856
[7]   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J].
赵志强 ;
李双成 ;
高阳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20-2231
[8]   表达生态承载力的生态足迹模型演变 [J].
曹淑艳 ;
谢高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365-1372
[9]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J].
曹淑艳 ;
谢高地 .
生态学报, 2007, (04) :1499-1507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 [J].
王书玉 ;
卞新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6) :7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