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新中国70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被引:247
|作者:
陆铭
[1
]
李鹏飞
[2
]
钟辉勇
[3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区域平衡;
地理;
比较优势;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28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3
+63+219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