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观测到的我国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82
作者
袁铁
郄秀书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3] 甘肃兰州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闪电活动; 季节变化; 日变化; 闪电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仪所获取的8年闪电资料,对我国闪电活动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闪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在空间上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与太平洋海岸平行的4条闪电活动带:即近海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和西部边境区域。其中,东南近海区域是我国闪电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并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弱,而西部地区则是我国闪电活动最弱的地区。我国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平均而言,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68%),并以8月份最为活跃,春季次之(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24%),然后是秋季,冬季最弱,并在11月份出现闪电活动的最小值。在各个季节,随着纬度的减小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闪电活动的日变化表明,我国的闪电活动绝大多数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时分,这也与对流活动相对应,而少数地区发生在夜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88 / 4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卫星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及其地域差异 [J].
郄秀书 ;
周筠珺 ;
袁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6) :743-750+885
[2]   全球闪电活动与气候变化 [J].
郄秀书 .
干旱气象, 2003, (03) :69-73
[3]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及其对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的响应 [J].
郄秀书 ;
R.Toumi ;
周筠珺 .
科学通报, 2003, (01) :87-90
[4]   闪电产生NOX机制及中国内陆闪电产生NOX量的估算 [J].
周筠珺 ;
郄秀书 .
高原气象, 2002, (05) :501-508
[5]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区域特征计算(Ⅰ):理论和计算方法 [J].
张义军 ;
言穆弘 ;
杜健 .
高原气象, 2002, (04) :348-353
[6]   中国南北方雷暴及人工触发闪电电特性对比分析 [J].
张义军 ;
刘欣生 ;
肖庆复 .
高原气象, 1997, (02) :2-10
[7]   京津冀地区闪电的气候分析 [J].
陶祖钰 ;
赵昕奕 .
气象学报, 1993, (03) :325-332
[8]  
大气电学基础[M]. 气象出版社 , 孙景群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