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岩体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岩浆结晶动力学意义

被引:3
作者
赵乘乘 [1 ]
杨晓勇 [1 ]
冯敏 [1 ]
孙卫东 [2 ]
洪长春 [3 ]
孙健 [3 ]
胡俊杰 [3 ]
唐树平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3] 安徽省地质勘察局地质队
[4] 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凤凰山铜矿
关键词
铜官山岩体; 岩浆不平衡结构; 斜长石环带; 岩浆混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本文对铜官山岩体开展详细的显微镜观察鉴定,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岩浆岩典型矿物斜长石、角闪石和榍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显微镜鉴定表明,铜官山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嵌晶结构以及针状磷灰石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铜官山岩体在形成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岩浆混合作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的成分环带是震荡环带,而大尺度的震荡环带可能代表了大规模的岩浆混合作用;角闪石成分TiO2-Al2O3图解、CaO/NaO2-Al2O3/TiO2图解和Mg-(Fe2++Fe3+)-LiNaKCa角闪石成因矿物族三角图解指示铜官山岩体中角闪石很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LA-ICP-MS技术对主要造岩矿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角闪石很可能为幔源或壳幔混合源,斜长石可能为不同分异程度岩浆的混合形成。本研究比较明确地反映了铜官山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岩浆来源和结晶动力学过程,即壳幔源区的混合交代作用,与前人通过元素-同位素手段获得的信息比较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748 / 17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成因及成矿意义 [J].
谢建成 ;
杨晓勇 ;
肖益林 ;
杜建国 ;
孙卫东 .
地质学报, 2012, 86 (03) :423-459
[2]   铜陵舒家店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J].
赖小东 ;
杨晓勇 ;
孙卫东 ;
曹晓生 .
地质学报, 2012, 86 (03) :470-485
[3]   安徽铜陵岩浆岩中辉长质岩石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附视频 [J].
杜杨松 ;
李铉具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3) :332-342
[4]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J].
王强 ;
许继峰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包志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23-334
[5]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岩浆混合结构 [J].
狄永军 ;
赵海玲 ;
张贻全 ;
赵建华 ;
杨龙 .
北京地质, 2003, (01) :12-17
[6]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J].
吴才来 ;
陈松永 ;
史仁灯 ;
郝美英 .
地球学报, 2003, (01) :41-48
[7]   长江中下游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J].
张德全 ;
徐洪林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3) :66-77
[8]   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事件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J].
邓晋福 ;
吴宗絮 .
安徽地质, 2001, (02) :86-91
[9]   初论安徽沿江地区成矿系统的深部构造-岩浆控制 [J].
吴言昌 ;
曹奋扬 ;
常印佛 .
地学前缘, 1999, (02) :3-5
[10]   斜长石韵律环带的结晶速率方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J].
吴平霄 ;
吴金平 ;
李才伟 ;
肖文丁 .
岩石学报, 1998, (03) :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