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的三维应变

被引:2
作者
迟效国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关键词
岩石圈三维应变; GPS; 青藏高原;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4.02.004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恒定体积条件下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应变计算模型,模型以GPS资料提供的水平位移速率作为地表的边界约束。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的变形仍以南北向挤压缩短增厚为主,东西向伸展吸收的南北缩短量<30%。高原岩石圈深部的变形总体遵循粘滞性应变模型。综合层析成像资料和钾质、过碱性钾质火山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提出岩石圈脉动增厚-减薄的高原隆升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INDEPTH)研究进展 [J].
赵文津 ;
赵逊 ;
史大年 ;
刘葵 ;
江万 ;
吴珍汉 ;
熊嘉育 ;
郑玉坤 .
地质通报, 2002, (11) :691-700
[2]   西藏当惹雍错地区白榴石响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廖思平 ;
陈振华 ;
罗小川 ;
邹爱建 .
地质通报, 2002, (11) :735-738
[3]   中国大陆地壳现今运动的GPS测量结果与初步分析 [J].
游新兆 ;
杜瑞林 ;
王琪 ;
乔学军 ;
华晓伟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03) :1-8
[4]   青藏高原北羌塘榴辉岩质下地壳及富集型地幔源区——来自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赖绍聪 ;
刘池阳 .
岩石学报, 2001, (03) :459-468
[5]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J].
王琪 ;
张培震 ;
牛之俊 ;
J.T.Freymueller ;
赖锡安 ;
李延兴 ;
朱文耀 ;
刘经南 ;
R.Bilham ;
K.M.Lar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29-536
[6]   青藏高原北部的碰撞造山及深部动力学——中法地学合作研究新进展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姜枚 .
地球学报, 2001, (01) :5-10
[7]   藏北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时空演化与高原隆升 [J].
迟效国 ;
李才 ;
金巍 ;
刘森 ;
杨日红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978-986
[8]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J].
邓晋福 ;
莫宣学 ;
罗照华 ;
赵海玲 ;
赵国春 ;
曹永清 ;
于学政 .
地学前缘, 1999, (02) :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