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大气热源对川渝盆地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岑思弦 [1 ]
巩远发 [2 ]
赖欣 [2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川渝盆地; 旱涝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大气热源异常变化对川渝盆地夏季西涝东旱及东涝西旱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经长江流域到渤海附近地区以及孟加拉湾到中南半岛附近地区大气热源减弱时,引起高纬冷空气和低纬暖湿气流向川渝盆地西部汇合,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川渝盆地西部辐合上升形成降水,而东部地区的环流形势则不利于水汽辐合,最终导致西涝东旱;相反,青藏高原东部经长江流域到渤海附近、中南半岛经中国南海到菲律宾附近地区和中国西北部及蒙古国附近地区的热源加强时,引起高纬冷空气及低纬暖湿气流向川渝盆地东部汇合,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川渝盆地东部辐合上升形成降水,西部地区环流形势也不利于水汽辐合,造成东涝西旱。
引用
收藏
页码:1182 / 11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异常与川渝地区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 [J].
梁玲 ;
李跃清 ;
胡豪然 ;
蒋兴文 ;
章尔震 .
高原气象 , 2013, (06) :1538-1545
[2]   青藏高原4月陆面状况和地表加热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J].
于琳琳 ;
陈海山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173-1182
[3]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关键区视热源特征与中国西南春旱的联系 [J].
过霁冰 ;
徐祥德 ;
施晓晖 ;
徐杰 .
高原气象 , 2012, (04) :900-909
[4]   近50年四川地区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齐冬梅 ;
李跃清 ;
陈永仁 ;
王斌 ;
刘昆鹏 ;
白莹莹 .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1170-1179
[5]   盛夏川渝盆地东西部旱涝并存的特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 [J].
周长艳 ;
李跃清 ;
卜庆雷 ;
彭骏 .
高原气象 , 2011, (03) :620-627
[6]   川渝盆地夏季旱涝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陈权亮 ;
倪长健 ;
万文龙 .
高原气象 , 2010, (03) :587-594
[7]   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异常水汽输送差异 [J].
毛文书 ;
朱克云 ;
黄可蔚 ;
周强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2) :280-290
[8]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 [J].
毛文书 ;
巩远发 ;
周强 .
高原气象, 2009, (06) :1291-1298
[9]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an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J]. 魏娜,巩远发,何金海.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5)
[10]   夏季南亚高压与川渝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 [J].
陈永仁 ;
李跃清 ;
王春国 ;
邓荣耀 .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539-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