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4年来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84
作者
卢鹤立
邵全琴
刘纪远
王军邦
陈卓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季降水; 气候倾向率; 降水类型; 降水周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2004年青藏高原97个站点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较高,夏季降水与全年降水的相关性也较强;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的最干旱地区,最小的地区是三江源区;夏季降水趋势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分别为54个和43个,通过较显著检验的站点占总数的18.6%;在2000m以下的站点中,海拔和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相关度达0.604(显著性0.01);1961-1983年和1984-2004年两个时间段相比,除了3000~3500m海拔范围外,其余海拔范围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都表现为增加;夏季降水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场:高原东南部类型场、高原东北部类型场和三江源类型场,高原东南部类型场和高原东北部类型场表现出南北变化相反的降水特点,分界线大致沿着35oN线;在90%的置信概率下,三种类型场分别表现出5.33年、21.33年和2.17年的潜在周期;4500m以上海拔范围的站点夏季降水周期通过很显著检验(!=0.01),站点海拔和降水周期存在-0.626的高相关度;在三江源地区,3500m以上的站点夏季降水周期随海拔升高而减小,3500m以下的夏季降水周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946 / 95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J].
杨续超 ;
张镱锂 ;
张玮 ;
阎宇平 ;
王兆锋 ;
丁明军 ;
除多 .
地理学报, 2006, (07) :687-696
[2]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850年以来树轮记录的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半球气温的联系 [J].
刘禹 ;
安芷生 ;
马海州 ;
蔡秋芳 ;
刘征宇 ;
John KKutzbach ;
史江峰 ;
宋惠明 ;
孙军艳 ;
易亮 ;
李强 ;
杨银科 ;
王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61-471
[3]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4]   西藏高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J].
杜军 ;
马玉才 .
地理学报, 2004, (03) :375-382
[5]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董文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2) :157-170
[6]   NDVI对降水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的敏感性 [J].
李晓兵 ;
王瑛 ;
李克让 .
地理学报, 2000, (S1) :82-89
[7]   气候变暖对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J].
李英年 ;
王启基 ;
赵新全 ;
沈振西 .
草地学报, 2000, (01) :23-29
[8]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 [J].
姚檀栋 ;
刘晓东 ;
王宁练 .
科学通报, 2000, (01) :98-106
[9]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的研究 [J].
王绍武 ;
叶瑾琳 ;
龚道溢 ;
陈振华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S1) :66-75
[10]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近30年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J].
刘晓东 ;
侯萍 .
高原气象, 1998, (03)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