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法人刑事责任归责机制的形成、发展及启示

被引:14
|
作者
陈萍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人刑事责任; 代表责任; 替代责任; 身份等同责任; 组织体责任;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4.05.002
中图分类号
D956.5 [];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0104 ;
摘要
法国刑法中,犯罪行为只有在法人机关或代表为了法人利益实施之时,才能由法人承担刑事责任。法国学界将法人刑事责任归纳为"代表责任"。代表责任吸纳了替代责任的部分内涵,但有别于替代责任,与身份等同责任较为接近。法国的立法、司法和理论的最新解读都不同程度地为接受组织体责任提供了可能。法国法人刑事责任机制的发展形成了现有立法——理论构建——指导实践——反思立法——立法改革的良性循环。对法国法人刑事责任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有助于反思中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基本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我国刑事立法领域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探讨
    赵秉志
    [J]. 求是学刊, 2009, 36 (02) : 66 - 73
  • [2] 比较法视野中的单位犯罪[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周振杰, 2012
  • [3] 法国二元论体系的形成和演变[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法) 博里康, 2011
  • [4] 单位犯罪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王良顺, 2008
  • [5] 单位刑事责任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黎宏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