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中、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36
作者
左国朝 [1 ]
刘义科 [1 ]
张招崇 [2 ]
黄河 [2 ]
机构
[1]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矿背景; 多岛洋;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西南天山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侧的构造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差异性发展。中天山微板块北缘发育寒武纪—奥陶纪古洋盆,其南缘西段由寒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两次扩张,形成多岛洋的构造格局,其中志留纪洋区被动陆缘上的碳硅质砂页岩建造成为金矿床的最佳赋存层位;东段洋区从震旦纪开始扩张,直到晚泥盆世闭合,晚石炭世南天山东西两侧在造山构造极性上发生西段由南向北、而东段由北向南呈相反方向逆掩推覆的造山过程,同时伴有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钨、锡、铌-钽、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晚二叠世—三叠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伴随有后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从而为汞锑成矿带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进入走滑拉分期。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致使南天山发生挤压缩短而强烈抬升隆起。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Geology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Muruntau gold deposit, Kyzylkum desert, Uzbekistan [J].
Drew, LJ ;
Berger, BR ;
Kurbanov, NK .
ORE GEOLOGY REVIEWS, 1996, 11 (04) :175-196
[2]   西南天山二叠纪中酸性侵入岩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J].
张招崇 ;
董书云 ;
黄河 ;
马乐天 ;
张东阳 ;
张舒 ;
薛春纪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827-1839
[3]   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 [J].
高俊 ;
钱青 ;
龙灵利 ;
张喜 ;
李继磊 ;
苏文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804-1816
[4]   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 [J].
李曰俊 ;
杨海军 ;
赵岩 ;
罗俊成 ;
郑多明 ;
刘亚雷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1) :94-104
[5]   新疆西天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地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J].
左国朝 ;
张作衡 ;
王志良 ;
刘敏 ;
王龙生 .
地质论评, 2008, (06) :748-767
[6]   南天山蛇绿混杂岩中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J].
舒良树 ;
王博 ;
朱文斌 .
地质学报, 2007, (09) :1161-1168+1305
[7]   新疆西天山菁布拉克基性杂岩体闪长岩锆石SHRI 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张作衡 ;
王志良 ;
王彦斌 ;
左国朝 ;
王龙生 ;
吕林素 .
矿床地质, 2007, (04) :353-360
[8]   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黎敦朋 ;
李新林 ;
周小康 ;
李玮 ;
杜少喜 ;
戴新宇 ;
高小平 ;
刘幼骐 .
中国地质, 2007, (02) :262-269
[9]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J].
李锦轶 ;
王克卓 ;
李亚萍 ;
孙桂华 ;
褚春华 ;
李丽群 ;
朱志新 .
地质通报, 2006, (08) :895-909
[10]   中国新疆及其邻区地质矿产对比研究 [J].
何国琦 ;
朱永峰 .
中国地质, 2006, (03) :45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