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九段沙的形成演变及其与南北槽发育的关系

被引:49
作者
杨世伦
贺松林
谢文辉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九段沙,南槽,北槽,冲淤演变,长江口;
D O I
10.16483/j.issn.1005-9865.1998.04.008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根据1842~1995年的地形图和1996、1997年的野外观测,探讨了九段沙和南北槽的形成历史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九段沙是原铜沙浅滩南沿经涨、落潮槽对切贯通后形成的,北槽和北港一样最初原形是涨潮槽;南槽的前身是南港下段。九段沙形成以来具有趋势性和非趋势性两种冲淤变化。前者表现为扩大、淤高和位置向下游移动,后者反映在南北两侧的频繁冲淤。九段沙和南北槽在冲淤上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目前,南北槽河势已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统计预报 [J].
黄卫凯 ;
陈吉余 .
海洋与湖沼, 1995, (04) :343-349
[2]   河口涨潮槽的演变及治理 [J].
沈焕庭 ;
李九发 ;
金元欢 .
海洋与湖沼, 1995, (01) :83-89
[3]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冲淤变化的数学模拟和预测附视频 [J].
朱慧芳 ;
周纪芗 .
海洋与湖沼, 1993, (03) :294-303
[4]   长江河口拦门沙变化的经验特征函数模型 [J].
黄卫凯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3, (02) :48-56
[5]   长江口北槽航道淤积的灰色预测 [J].
俞赐美 .
海洋工程, 1992, (04) :78-85
[6]   长江来水来沙对河口南槽边滩冲淤变化的统计分析 [J].
李九发 ;
季中 .
泥沙研究, 1988, (04) :76-82
[7]   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与汊道演变及其相互影响 [J].
钟修成 .
地理学报, 1985, (01) :51-59
[8]   长江口南槽拦门沙的成因和演变 [J].
沈金山 ;
朱珍妹 ;
张新琴 .
海洋与湖沼, 1983, (06) :582-590
[9]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J].
陈吉余 ;
恽才兴 ;
徐海根 ;
董永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1) :103-111
[10]   南京吴淞间长江河槽的演变过程 [J].
陈吉余 ;
恽才兴 .
地理学报, 1959, (03) :22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