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近10年能源足迹测度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22
|
作者
张乐勤 [1 ]
李荣富 [2 ]
荣慧芳 [1 ]
许信旺 [1 ]
机构
[1]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2] 池州学院资源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能源足迹; 测度; 驱动因子; 趋势预测; 安徽省;
D O I
10.13198/j.res.2012.04.121.zhangyq.019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安徽省为生态建设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能源消费给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压力.依据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2000—2009年能源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能源足迹驱动因子的边际贡献,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2015年与2020年能源足迹.结果表明:安徽省人均能源足迹由2000年的0.500 8 hm2增至2009年的1.043 5 hm2,人均能源足迹赤字由2000年的0.432 9 hm2扩至2009年的0.975 5 hm2;煤炭足迹对能源足迹平均贡献率为76.29%,占主导地位;能源足迹强度由2000年的1.083 3 hm2/104元降至2009年的0.704 7 hm2/104元;研究时段内,能源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5.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比例均与能源足迹呈正相关,二者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0 073 57和0.006;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能源足迹呈负相关,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186.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