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被引:74
作者
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4] 吉林长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5]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动力学; “亚澳”陨击事件; 阿尔金断裂; 同步错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一期隆升发生在1~0.8Ma,与印度洋中脊三联点附近的“亚澳”陨击事件有关。陨击事件引起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并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的强烈(A型)俯冲,正是这次俯冲引起了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的快速隆升,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因此而形成,其中东昆仑山推覆隆升近3000m,向北推挤近400km,是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新生界构造变形的主因。因此,“亚澳”陨击事件的影响,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晚一期隆升和中亚与中国西部大陆构造形成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有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这为中国西部找矿、找油气的的战略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J].
方小敏 ;
史正涛 ;
杨胜利 ;
李吉均 ;
蒋平安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0-545
[2]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J].
葛肖虹 ;
任收麦 ;
刘永江 ;
刘俊来 ;
潘宏勋 .
石油学报, 2001, (05) :1-5+7
[3]   阿尔金断裂带印支期走滑活动的地质及年代学证据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吴才来 ;
万渝生 ;
史仁灯 ;
J. G. Liou ;
P. Tapponnier ;
T. R. Ireland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6) :1333-1338
[4]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附视频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叶慧文 ;
刘俊来 ;
潘宏勋 .
地质科学, 2001, (03) :319-325
[5]   中国西部新生代岩石圈汇聚和东部岩石圈离散的耦合关系与古环境格局演变的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季建清 ;
张进江 ;
刘福田 ;
刘建华 ;
闫晓蔚 .
第四纪研究, 2001, (04) :303-312
[6]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J].
马宗晋 ;
陈鑫连 ;
叶叔华 ;
赖锡安 ;
魏子卿 ;
陈俊勇 ;
宁津生 ;
许厚泽 ;
丁国瑜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3) :1118-1120+1145
[7]   南海中更新世微玻陨石事件的年龄估算:海陆对比复杂性的一个例证 [J].
王吉良 ;
赵泉鸿 ;
成鑫荣 ;
王汝建 ;
汪品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23) :2558-2562
[8]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r/Ar年龄 [J].
刘永江 ;
叶慧文 ;
葛肖虹 ;
陈 文 ;
刘俊来 ;
任收麦 ;
潘宏勋 .
科学通报, 2000, (19) :2101-2104
[9]   被肢解的“西域克拉通” [J].
葛肖虹 ;
刘俊来 .
岩石学报, 2000, (01) :59-66
[10]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 [J].
葛肖虹 ;
刘俊来 .
地学前缘, 1999, (04) :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