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麓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29
作者
张杰 [1 ,2 ]
潘晓玲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荒漠; 绿洲; NPP-PEM; 生态系统; 天山北麓;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1.018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天山北麓总面积达93 936 km2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为例,利用生态-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使用1 km分辨率SPOT/VEGETATION遥感等数据资料,估算了生态样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平均NPP为161.06 g C.m-2.a-1,样带陆地生态系统年总碳吸收量或年总NPP累积量为15.081 Tg C(1Tg=1012g),其中绿洲农田、山地草甸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山地森林对的碳吸收贡献率分别为32.67%、28.16%、12.41%和9.15%。夏季是各类生态系统NPP增加量最大的季节,而沙漠由于早春短命植被覆盖而具有生长双峰现象。样带NPP空间分布及其季相变化特征是自然环境、地貌、气候以及人类生产活动长期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中水热条件和基质是控制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NPP空间格局的决定因子。结果检验表明模拟效果较为合理,证明NPP-PEM模型在干旱生态系统的应用是可行的。研究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开辟了途径,可为干旱区生态系统评估、监测和管理提供研究方法和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Carbon uptake and change i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oasis-desert ecosystem in arid western China with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J]. LV Guanghui.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6(03)
[2]   基于遥感-生态过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J].
张杰 ;
潘晓玲 ;
高志强 ;
师庆东 ;
吕光辉 ;
艾里西尔库尔班 ;
张琳 .
干旱区地理, 2006, (02) :255-261
[3]   干旱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变化探测 [J].
张杰 ;
潘晓玲 ;
高志强 ;
师庆东 ;
吕光辉 .
地理学报, 2006, (01) :15-25
[4]   黑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 [J].
卢玲 ;
李新 ;
Frank Veroustraete .
中国沙漠, 2005, (06) :31-38
[5]   新疆的短命植物(三) 群落学意义和资源价值 [J].
张立运 .
植物杂志, 2002, (03) :4-5
[6]   天山北部山地-绿洲-过渡带-荒漠系统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范式 [J].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2001, (12) :1294-1299
[7]   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 [J].
王燕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2) :186-190
[8]   梭梭荒漠生态系统Ⅰ初级生产力及其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J].
刘晓云 ;
刘速 .
中国沙漠, 1996, (03) :80-85
[9]   雪岭云杉林生物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J].
张瑛山 ;
王学兰 ;
周林生 .
新疆八一农学院学报, 1980, (03) :19-25
[10]  
Modelling Terrestrial Carbon Exchange and Storage: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Convergence in Light-use Efficiency[J] . S.J. Goetz,S.D. Prince.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