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278
作者
毛景文
Holly STEIN
杜安道
周涛发
梅燕雄
李永峰
藏文栓
李进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AIRIEProgram,DepartmentofEarthResources,ColoradoStateUniversity,FortCollins,CO-US,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关键词
Re-Os同位素测年; 夕卡岩-斑岩-层控Cu-Au-Mo矿床;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定的同时,还利用NTIMS方法对其中9件样品进行了精测,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吻合。1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7±2.3~143.7±1.6Ma(2σ)。其中大团山铜矿区的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更为接近,分布范围为 138.0± 3.2~140.8±2.0 Ma,平均 139.3±2.6Ma,其等时线年龄为 139.1±2.7Ma,初始Os为0.7±8.1(MSWD=0.29)。这些结果清楚地反映出夕卡岩-斑岩Cu-Au-Fe-Mo矿床与层控夕卡岩Cu-Au-Mo矿床为同一时代形成,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作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为中生代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J].
张旗 ;
简平 ;
刘敦一 ;
王元龙 ;
钱青 ;
王焰 ;
薛怀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09-314
[2]   铜陵矿集区构造滑脱与分层成矿特征研究 [J].
吴淦国 ;
张达 ;
臧文拴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00-308
[3]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J].
毛景文 ;
张作衡 ;
余金杰 ;
王义天 ;
牛宝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289-299
[4]   张家口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重大意义 [J].
牛宝贵 ;
和政军 ;
宋彪 ;
任纪舜 .
地质通报, 2003, (02) :140-141
[5]   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J].
杜杨松 ;
田世洪 ;
李学军 .
地质学报, 2003, (01) :143-143
[6]   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J].
邓晋福 ;
戴圣潜 ;
赵海玲 ;
杜建国 .
矿床地质, 2002, (04) :317-322
[7]   宁芜玢岩铁矿钠长石40Ar-39Ar定年及意义 [J].
余金杰 ;
毛景文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10) :53-57
[8]   安徽铜陵地区含磁黄铁矿-黄铜矿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 [J].
秦新龙 ;
杜杨松 ;
田世洪 ;
李铉具 ;
尹京武 ;
金尚中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8) :52-56+116
[9]   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的水岩作用 [J].
周涛发 ;
袁峰 ;
岳书仓 ;
刘晓东 ;
赵勇 .
矿床地质, 2002, (01) :1-9
[10]   Carius管溶样-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地质年龄 [J].
杜安道 ;
赵敦敏 ;
王淑贤 ;
孙德忠 ;
刘敦一 .
岩矿测试, 2001, (04) :24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