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被引:82
作者
桑树勋
朱炎铭
张时音
张井
唐家祥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 孔隙; 吸附; 固气作用; 岩石学; 结构; 分子大小; 分子结构; 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文中重点讨论了煤孔隙的固气作用分类方案,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联合测试了沁水盆地南部煤样 品煤孔隙并分析了固气作用煤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固气作用煤孔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认为:煤中存在渗 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四种固气作用孔隙类型;沁水盆地南部C—P煤储层凝聚—吸附孔 隙较其他地区同煤级煤显著发育,凝聚—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对煤比表面积有重要贡献;煤的岩石学结构决定渗 流孔隙发育,吸附孔隙、吸收孔隙与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有关,凝聚—吸附孔隙可能是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和岩石 学结构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205 +2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新疆地区侏罗系中低变质煤储层吸附特征及煤层气资源前景 [J].
胡宝林 ;
杨起 ;
刘大锰 ;
车遥 ;
黄文辉 ;
蔚运江 ;
宋晓梅 .
现代地质, 2002, (01) :77-82
[2]   低温氮吸附法与煤中微孔隙特征的研究 [J].
陈萍 ;
唐修义 .
煤炭学报, 2001, (05) :552-556
[3]   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煤中微孔隙及其意义 [J].
赵志根 ;
唐修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5) :28-30
[4]   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储层特征研究——以准噶尔、吐哈盆地为例 [J].
桑树勋 ;
秦勇 ;
范炳恒 ;
姜波 ;
傅雪海 ;
张华 ;
徐磊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1, (04) :21-25
[5]   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 [J].
张慧 .
煤炭学报, 2001, (01) :40-44
[6]   分形理论在煤储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J].
傅雪海 ;
秦勇 ;
薛秀谦 .
煤, 2000, (04) :1-3
[7]   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 [J].
杨起 ;
汤达祯 .
地球科学, 2000, (03) :273-277+333
[8]   煤吸附的高分子溶液理论 [J].
曾凡桂,郝玉英,赵玉兰,孟亮 .
煤炭转化, 1995, (04) :31-37
[9]   煤的低温氮吸附试验研究 [J].
张红日 ;
杨思敬 .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1993, (03) :245-249
[10]   煤的低温氮吸附试验研究 [J].
张红日 ;
杨思敬 .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1993, (03) :24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