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43
作者
高辉 [1 ,2 ]
何梦卿 [1 ,2 ]
赵鹏云 [3 ]
窦亮彬 [1 ,2 ,4 ]
王琛 [1 ,2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
[4]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矿物组分; 储集空间; 北美地区油页岩; 长7油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基于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压压汞、气体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矿物组分和储集空间类型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处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中,有利于页岩油成藏。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与北美相似,TOC含量达到2%18%,甚至高于鹰滩组页岩油,生油潜力大。长7页岩油脆性矿物总量达到69.73%,仅比北美页岩油低1.27%,可压性强。长7页岩油较北美典型页岩油而言,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0.5%2.1%和(0.000 4~0.03)×10-3μm2。北美典型页岩油微裂缝和有机质孔发育良好,而长7页岩油有机质孔多呈孤立状分布,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为主。可见,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成藏规律及矿物组分相似,但长7页岩油物性差,储集空间细小,因此在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同时亦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联合压汞法表征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
    宋磊
    宁正福
    孙一丹
    丁冠阳
    杜华明
    [J]. 石油实验地质, 2017, 39 (05) : 700 - 705
  • [3] 威利斯顿盆地和西墨西哥湾盆地致密油成藏差异
    李倩
    卢双舫
    李文浩
    许思勇
    张晗
    胡莹
    [J]. 新疆石油地质, 2016, 37 (06) : 741 - 747
  • [4] 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对可压性的影响
    郝运轻
    宋国奇
    周广清
    李政
    王伟庆
    李博
    张存霞
    [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 (04) : 489 - 495
  • [5]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伍德福德页岩甜点控制因素研究
    高占京
    郑和荣
    黄韬
    [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 38 (03) : 340 - 345+353
  •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勘探潜力
    杨华
    牛小兵
    徐黎明
    冯胜斌
    尤源
    梁晓伟
    王芳
    张丹丹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 43 (04) : 511 - 520
  • [7]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成藏物性下限研究
    吴康军
    刘洛夫
    徐正建
    窦文超
    罗安湘
    付金华
    谭先锋
    [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 38 (01) : 63 - 69
  • [8]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
    吴松涛
    邹才能
    朱如凯
    袁选俊
    姚泾利
    杨智
    孙亮
    白斌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 40 (11) : 1810 - 1823
  • [9] 北美典型致密油地质特征对比及分类
    赵俊龙
    张君峰
    许浩
    喻廷旭
    赵达
    耿昀光
    [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 (01) : 44 - 50
  • [10] 北美页岩油气研究进展及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的思考
    张林晔
    李钜源
    李政
    张金功
    朱日房
    包友书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6) : 700 -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