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52
作者
耿全如 [1 ]
潘桂棠 [2 ]
金振民 [1 ]
王立全 [2 ]
朱弟成 [2 ]
廖忠礼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地球化学; 成因; 冈底斯岩浆弧;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叶巴组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分布在拉萨、达孜至墨竹工卡之间,岩性为浅变质玄武岩、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英安岩、酸性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岩SiO2含量集中在41%~50.4%和64%~69%两个区间,为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岩和英安岩2类.玄武岩的显著特征是TiO2含量极低,仅为0.66%~1.01%,远低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岩的稀土总量REE=60.3~135μg/g,英安岩的稀土总量REE=126.4~167.9μg/g.玄武岩和英安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两者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分布特征相似,轻、重稀土的分馏较明显,Eu异常均不显著;均表现为LILE、LREE富集,HFS、HREE亏损的特点.玄武岩亏损Ti、Ta、Nb、Zr,Nb和Ta仅略负亏损,Nb=0.54~1.17,平均为0.84;英安岩亏损HFS中P、Ti,Ta、Nb略负异常,Nb=0.74~1.06,平均为0.86.玄武岩类的εNd(t)=0.96~10.03、(87Sr/86Sr)i=0.7043~0.7064,英安岩的εNd(t)=-1.42~1.08、(87Sr/86Sr)i=0.7038~0.7049.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看,玄武岩和英安岩浆起源于俯冲带之上的地幔楔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源岩可能是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曾受到具地壳成分特征的流体不均匀交代.后期变质作用对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有影响.叶巴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成熟岛弧后期的短暂拉张环境,是印支期冈底斯岩浆弧演化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 [J].
路远发 .
地球化学, 2004, (05) :459-464
[2]   藏东南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形成环境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郑来林 ;
孙志明 ;
欧春生 ;
董翰 .
地质科学, 2004, (03) :388-406
[3]   燕山造山带中段中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意义 [J].
李伍平 ;
李献华 .
岩石学报, 2004, (03) :501-510
[4]   西藏冲江大型斑岩铜(钼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J].
郑有业 ;
高顺宝 ;
程力军 ;
李国梁 ;
冯南平 ;
樊子珲 ;
张华平 ;
郭建慈 ;
张刚阳 .
地球科学, 2004, (03) :333-339
[5]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发现、特征及意义 [J].
郑有业 ;
薛迎喜 ;
程力军 ;
樊子珲 ;
高顺宝 .
地球科学, 2004, (01) :103-108
[6]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J].
潘桂棠 ;
王立全 ;
朱弟成 .
地质通报, 2004, (01) :12-19
[7]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J].
任纪舜 ;
肖黎薇 .
地质通报, 2004, (01) :1-11
[8]   西藏申扎地区晚三叠世多布日组地层剖面的启示——对冈底斯印支运动的地层学制约 [J].
曲永贵 ;
王永胜 ;
张树岐 ;
吕鹏 ;
姜雪飞 .
地质通报, 2003, (07) :470-473
[9]   冈底斯地区发现印支期巨斑花岗闪长岩——古冈底斯造山的存在证据 [J].
李才 ;
王天武 ;
李惠民 ;
曾庆高 .
地质通报, 2003, (05) :364-366
[10]   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郑来林 ;
耿全如 ;
董翰 ;
欧春生 ;
王小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 (01)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