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孙太靖
龚振平
马春梅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积累; 转运;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04.05.001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动态和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器官(除荚果外)干物质积累均在结荚至鼓粒期间达到高峰;不同器官氮素积累间存在差异,叶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叶柄、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荚后荚果中氮素积累迅速增加;不同叶位叶片氮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不同叶位叶柄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17 / 5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玉米生长量、养分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 [J].
宋海星 ;
李生秀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1) :71-76
[2]   不同肥料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J].
宁海龙 ;
张大勇 ;
李文霞 ;
杨庆凯 ;
韩忱 ;
唐凤喜 ;
陈海山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06) :16-18
[3]   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J].
毕远林 .
大豆科学, 1999, (04) :331-335
[4]   不同高产夏玉米品种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J].
郭景伦 ;
张智猛 ;
李伯航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7, (04) :50-52+59
[5]   不同类型大豆干物质及氮的动态变化研究 [J].
杨琪,王金陵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5, (S1) :108-114
[6]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J].
赵政文,马继凤,李小红,刘海荷 .
大豆科学, 1994, (01) :53-60
[7]  
作物生理学导论[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郑丕尧主编, 1992
[8]  
大豆生理[M]. 科学出版社 ,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