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疗效观察

被引:9
作者
秦劭晨 [1 ]
梁伟雄 [2 ]
温晓文 [3 ]
邓敏贞 [2 ]
机构
[1]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 不详
关键词
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 急性缺血性中风; 血瘀证; 中医证候;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6210157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50 mg/次,对照组36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治疗药物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以3个不同时点(用药前,用药后30 d,用药后90 d)的血瘀证评分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对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协方差分析,治疗30 d后,治疗组得分下降(0.69±2.48)分,高于对照组的(0.28±1.16)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3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降(1.17±2.68)分,高于对照组(0.42±1.40)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9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MDA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血瘀证均显示出一定疗效,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瘀证的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用β-乳香酸对血瘀证模型大鼠凝血功能、NO、cGMP的影响
    王明明
    陈敏纯
    李玉文
    丁一
    张一恺
    卫培峰
    文爱东
    [J]. 中国药房, 2014, 25 (47) : 4417 - 4419
  • [2] 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脑微出血中医证候演变及其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杨楠
    王本国
    何丽
    林棉
    [J]. 新中医, 2013, 45 (01) : 21 - 23
  • [3] 灯盏细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代谢物质的影响[J]. 刘华,廖维靖,魏黎,雷皓. 中国中药杂志. 2009(02)
  • [4] 灯盏细辛中黄酮类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张春霞
    康立源
    胡利民
    马涛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02) : 110 - 113
  • [5]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肖健
    王坤
    祝美珍
    肖艳芬
    黄燕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6) : 898 - 899
  • [6] 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
    梁茂新
    王雪峰
    [J]. 世界科学技术, 2006, (01) : 31 - 35
  • [7]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朱海波
    王振华
    田京伟
    傅风华
    刘坷
    李长龄
    [J]. 药学学报, 2005, (12) : 90 - 92
  •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 王烁.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 [10] 红花中两种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组合冻干粉针剂的初步研究[D]. 姚苗苗.江苏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