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176
作者
罗静兰
刘小洪
林潼
张三
李博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学;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 储层物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的岩石学、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部与盆地西部延长组来自不同物源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分别使长1—长3砂岩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占原始孔隙的59%和73.3%。胶结作用导致长1—长3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分别占原始孔隙的25.8%和27.5%,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晚成岩阶段盆地中发生的油气侵位和烃类物质在砂岩孔隙中的聚集抑制了自生石英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油气的富集对伊利石和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后者可能对油气的聚集起了促进作用。晚成岩阶段水-岩反应产生的无机酸性流体和烃源岩中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性流体、以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导致砂岩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刘池洋
    赵红格
    王锋
    陈洪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37 - 747
  • [2]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三叠系长2油层组砂岩成岩演化特征
    王琪
    史基安
    王多云
    卢龙飞
    王雷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 261 - 268
  • [3] 砂岩孔隙成因对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黄思静
    张萌
    朱世全
    武文慧
    黄成刚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 648 - 653
  • [4] 不同埋深条件下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钟大康
    朱筱敏
    张琴
    [J]. 地质学报, 2004, (06) : 863 - 871
  •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史基安
    王金鹏
    毛明陆
    王琪
    郭正权
    郭雪莲
    卢龙飞
    [J]. 沉积学报, 2003, (03) : 373 - 380
  • [6]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罗静兰
    J.MarceloKetzer
    李文厚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 337 - 341+351
  • [7]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罗静兰
    张成立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 123 - 127+136
  • [8] 龙虎泡地区高台子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
    王宝清
    张荻楠
    刘淑芹
    周永炳
    金曙光
    [J]. 沉积学报, 2000, (03) : 414 - 418+423
  • [9] 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雷怀彦
    师育新
    关平
    房玄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 39 - 44
  • [10]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M].裘怿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